|
在線電導率檢測儀通過電極感應水體導電能力,反映水中離子濃度,廣泛應用于飲用水水質監控、工業循環水處理、污水處理工藝調控等場景。其檢測精度依賴定期校準與規范維護,若忽視校準或保養不當,易導致電極污染、數據漂移,影響水質判斷與工藝調整。需圍繞“校準保精度、維護延壽命”核心,掌握科學的操作方法。 一、校準方法 校準是確保數據準確的關鍵,需結合使用場景制定校準方案,及時修正檢測偏差。 1、明確校準周期與適配標準液 校準周期劃分:常規場景(如飲用水監測):每1-2個月校準1次;工業復雜場景(如高鹽廢水、循環水):因水質波動大、離子濃度高,需縮短至每2-3周校準1次;若檢測儀用于關鍵工藝控制點(如鍋爐用水),建議每周進行1次單點校準,確保數據實時可靠。 當出現檢測值突然跳變、與實驗室數據偏差顯著,或更換電極、維修設備后,需立即開展校準,避免誤差累積。 標準液選擇原則:選用與實際水樣電導率范圍相近的標準液(如低電導率地表水選低濃度標準液,高鹽廢水選高濃度標準液),且標準液需在有效期內、儲存得當(避免陽光直射、高溫環境),防止濃度變化影響校準效果。校準前需將標準液與水樣溫度平衡,避免溫差導致的校準偏差。 2、規范校準操作流程 校準前準備:取下電極,用無離子水沖洗表面殘留水樣,輕輕擦干后,放入裝有標準液的潔凈容器中(容器需提前用標準液潤洗2-3次,避免污染);確保電極完全浸沒在標準液中,且不觸碰容器壁,等待數分鐘,待電極與標準液溫度、離子濃度平衡。 校準執行與驗證:啟動檢測儀校準程序,選擇對應標準液濃度,儀器會自動讀取并修正檢測值;校準完成后,需用另一濃度的標準液(或同一樣品)復測,若復測值在允許誤差范圍內,說明校準有效;若偏差過大,需檢查電極是否清潔、標準液是否變質,重新校準直至達標。 部分具備自動校準功能的儀器,可預設校準時間(如每周固定時段),校準前需確保標準液充足、電極狀態良好,避免自動校準失敗。 3、校準異常處理 若校準過程中出現“校準失敗”提示,優先排查:標準液是否過期(如出現渾濁、沉淀)、電極是否污染(表面有油污、水垢)、校準步驟是否遺漏(如未平衡溫度)。針對污染電極,需按后續維護方法清潔后再校準;若多次校準失敗,可能是電極老化或儀器硬件故障,需更換電極或聯系專業人員維修。 二、維護保養要點 日常維護可減少設備故障、延長電極壽命,需從清潔、部件檢查、特殊防護多方面入手。 1、日常清潔:防止電極污染 常規清潔:每日監測結束后,用無離子水沖洗電極表面,去除殘留水樣與輕微雜質;若水樣含懸浮物(如泥沙、藻類),每周用軟毛刷蘸無離子水輕輕刷洗電極(避免刮傷電極膜),防止雜質附著影響導電性能。 對于含油污的水樣(如工業含油廢水),清潔時需用脫脂棉蘸酒精(或中性清潔劑稀釋液)擦拭電極,去除油污后再用無離子水沖洗,避免油污隔絕電極與水樣接觸。 特殊污染物處理:若電極表面結水垢(如監測高硬度循環水),可用稀鹽酸(或檸檬酸溶液)浸泡電極數分鐘(僅浸泡電極感應部分,不超過接口),溶解水垢后用無離子水沖洗干凈;若電極被生物膜覆蓋(如地表水、養殖廢水監測),需用次氯酸鈉稀釋液擦拭,殺滅微生物后清潔,防止生物膜阻礙離子傳導。 2、部件維護:保障設備穩定 電極與管路維護:每月檢查電極引線是否松動、破損,接口處是否受潮(若受潮需用干布擦干,涂抹防水膏);采樣管路需每周用無離子水沖洗1次,防止管路內殘留水樣結垢或滋生微生物,堵塞管路影響水樣流通;塑料管路避免陽光直射,防止材質老化開裂,每1-2年更換一次老化管路。 儀器主機維護:定期清潔儀器顯示屏(用無塵布蘸清水擦拭,禁止用腐蝕性清潔劑),檢查按鍵是否靈敏;每月檢查電源線路是否正常,有無老化、破損;戶外安裝的儀器需檢查防護箱密封性,防止雨水滲入損壞主機,箱內可放置干燥劑,保持干燥環境。 3、特殊場景防護 極端溫度防護:冬季戶外使用時,需為電極與管路包裹保溫層,防止水樣結冰脹裂電極或管路;夏季高溫環境需為儀器加裝遮陽棚,避免主機過熱導致電路故障,同時防止電極因高溫加速老化。 腐蝕性環境防護:在化工、電鍍等腐蝕性較強的場景,需選用耐腐蝕材質的電極(如鈦合金電極),并定期檢查電極外殼是否被腐蝕;儀器主機需安裝在遠離腐蝕性氣體的位置,必要時加裝防腐防護罩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。 三、總結 在線電導率檢測儀的校準與維護保養需形成“定期校準+日常清潔+動態檢查”的體系,既通過規范校準確保數據準確,又借助細致維護減少故障風險。使用者需結合水樣特性與使用場景,靈活調整校準周期與維護方式,才能讓儀器持續穩定運行,為水質監測與工藝調控提供可靠數據支撐。
|